网站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档案文化 >> 大事记忆 >>
  • 苍南县建设浙南闽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

  • 时间:2011-03-24 02:07:06 信息来源:温州都市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 苍南县建设浙南闽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
     
      浏览次数: 303
     

     
    苍南位于长三角和海西区的交汇点,是浙江第一人口大县和资源大县,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的县份,是“大温州”南部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苍南县现辖36个乡镇、875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27万,陆域面积1261平方公里,内海及领海面积3783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1-9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1亿元,财政总收入18.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9亿元,预计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241亿元,基本实现既定目标,为“十二五”跨越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围绕苍南崛起跨越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拓空间促提升,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坚定不移抓统筹促协调,坚定不移保民生促稳定,力促经济和社会转型,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全力构建温州南部的经济中心和浙南闽东北区际贸易中心,努力打造浙南闽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十二五期间,争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总投资率58.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到十二五末,预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以上、投资额280亿以上(十二五期间投资总额达到1000亿)、财政总收入40亿以上,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长,人民生活进入小康。
     二、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重点工作是抓好“一带两镇三线”:一带就是主攻一条沿海产业带。我们将突出江南海涂围垦和大渔湾围垦两大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华润电厂、苍南核电、沿海港口等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打造沿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使之真正成为苍南发展的后劲所在和希望所在。两镇就是突出灵溪政治中心和龙港经济中心建设。我们将发挥灵溪能商宜居的比较优势和龙港良好的区位优势,把灵溪和龙港分别打造成浙南闽北地区宜商宜居城市和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三线就是紧抓龙金大道传统产业提升线、78省道高效生态农业线和104国道市场物流商贸线。龙金大道沿线将依托传统产业和竞争较强的比较优势,构筑龙金大道传统产业提升线,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良好、镇村和谐”的江南水乡。78 省道沿线将依托沿线乡镇的农业生态优势,构筑78省道高效生态农业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104国道沿线将依托苍南市场建设的优势,大力推进沿104国道的市场群建设,构筑沿104国道商贸物流发展线,打造浙南的“义乌”。
    三、具体措施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将具体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一)注重投资拉动。抓投资就是抓发展,苍南要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大投资,以大投资拉动大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以“双十工程”为主要抓手,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是“十一五”的3.1倍,总投资率为58.3%,年均增长达20%(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135亿,投资率达50%,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是82亿,投资率34%)。其中“双十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691亿元,明年投资8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是抓好以下三项。一是抓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是强力推进江南海涂和大渔湾两大围垦工程、华润电厂和苍南核电等重大能源项目、“五纵七横”等重点交通设施、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和横阳支江堤防加固等重大水利设施、巴曹中心渔港和霞关一级渔港等重大渔港设施建设。其中江南海涂围垦将采取边围垦边吹填边规划边招商的方法,加快建设进度,年内争取达到三个工作目标,即实现堵口合龙、2.4万亩“农转用”获批和第一期3600亩吹填造地开工。大渔湾围垦计划年内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二是抓工业性投入。⑴抓好117个用地面积超5000亩、总投资逾110亿元的在建工业项目和27个用地面积超1000亩、总投资逾45亿元的已对接即将落地工业项目的开竣工建设。⑵抓好80项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用地面积达4000亩已经过准入审查还未落实用地储备项目转化落地工作。三是抓房地产投资。根据地块的成熟程度和市场需求程度,“十二五”期间,我县的房地产投资总额争取达到300亿元。重点开发灵溪、龙港两个大镇的新区,适当开发其它乡镇成熟区域,基本实现苍南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为有效的扩大投资,我们将重点推进招商选资工作。重点要抓好项目前期和项目库建设,要精心包装项目去引资。实行内外苍南人互动,发挥在外苍南人的优势,鼓励引导在外苍南人回乡投资创业。特别要利用苍南的台北小镇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大力引进与我们有地缘优势的台资企业,使得十二五期间投资项目的储备、落地、建设、投产的滚动开发机制得到有效执行。
    (二)注重城乡统筹。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主线,加快城乡融合,加速推动城郊向城市跨越、农民向市民转变。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要发挥主体功能规划在整个规划中的总控作用,实现县域总规、土地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三规合一”,进一步提高县乡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灵溪要实现东扩、南拓,重点抓好新区的规划落实,县城新区面积2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9.6平方公里,全力打造浙南闽北宜商宜居城市。我们计划把龙港的规划与江南围垦区的规划合二为一,规划面积为60平方公里(新增40多平方公里,其中围垦区近30平方公里),龙港镇实行东西互动(东边城市化,西边工业化),江南围垦区实行南北呼应(南面工业化,北面城市化)。十二五期间,规划区内计划投资300亿元,先拉开15平方公里龙港新区和15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框架,通过十年建设,促进龙港农民城向鳌江流域现代化新城的历史性大跨越。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面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灵溪、龙港的新区建设,逐步推进全县城镇的老城改造工作,打造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完善城镇道路网和水电气等公用服务设施,促进饭店、宾馆、商场等第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缓解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短缺难题。重点要推进灵溪至龙港海城公路建设,实现灵溪、龙港同城发展,做到两城重大公共设施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三是统筹农村发展。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做好中心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主线,以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两个中心城市、七个中心镇、一百个中心村”为载体,通过旧村改造、旧城改造和村庄整治,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农房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发展。同时,还要适时启动乡镇撤扩并工作,加大金乡、钱库、宜山、桥墩、马站、矾山、赤溪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城市生活。
    (三)注重生态建设。现代不现代,关键看生态。抓生态就是抓执政为民,生态建设事关可持续发展,事关人们的幸福安康,是一件为民谋利的千秋大业。一是加强保护。重点保护好海岸线、78省道沿线和桥墩、莒溪、藻溪等生态乡镇,保护好苍南的“水缸”,同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使保护生态的乡镇不吃亏。二是加强管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两高一低”项目进入,强化污染源头控制。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河道疏浚整治力度,抓好电镀、卤制品、造纸、印染等重污染行业和“十小”行业治理,坚决遏制褪色和废旧塑料洗涤两大污染,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三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两城示范、十镇联创”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实现“清洁家园”向“美丽乡村”迈进。四要加强城乡绿化工作。要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运动,加快森林进城步伐,实现绿满苍南目标。
    (四)注重产业转型。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以集聚、集群、集约为重点,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一带两镇三线”总体发展布局,抓好灵溪苍南工业园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在龙港西面,整合提升龙港现有的几大工业园区,形成一个5平方公里龙港西部产业集聚区;在江南海涂围垦区南面,依托巴曹的港口和电厂优势,打造对接海西和后世博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洋渔业、生物医药产业、临港加工贸易等临港工业,形成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这三大区块将是苍南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现有块状产业和苍南13张“国字号”产业基地,坚持抓大育小并重,着力形成各类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产业格局。在传统产业提升上,紧抓龙金大道的印刷、包装、礼品、纺织等传统产业优势及龙港、宜山、钱库、金乡等地典型的块状经济优势,借助“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等国字号招牌的辐射作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培育上,依托我县的港口资源优势,加强临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的新兴产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依托104国道的市场建设优势,加快传统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和新兴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发挥78省道农业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海参养殖等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来料加工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同时充分利用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国字号招牌,引进台湾先进的产业和技术,促进我县的产业转型发展。三是推进自主创新。深入实施百项重点技术改造和百项重点科技创新工程,以技术改造、装备更新、设计创新、创意发展为主要内容,积极研发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从低端盈利模式向高端盈利模式转变。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加强人才引进,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形成招才引才、识才用才、人尽其才的良性用人机制。
    (五)注重民生事业。按照抓民生、促和谐、求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推动全县第三轮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完成龙港高级中学迁建,提高城乡教育公平程度。二是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抓好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县人民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及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实现医疗机构配置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促进文化体育发展繁荣完成县文博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广播电视大厦建设,大力建设乡村文化健身场所。四是完善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五是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认真打好计生翻身仗。六是确保一方平安。深入开展“创安护鼎”行动,加强社会治安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恶性犯罪,努力创造良好的治安秩序。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沟通,注重协调,化解积案,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切实维护公共安全,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注重工作保障。当前,苍南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突出的有三大难题(对上破解项目审批的难、对中破解部门办事难、对下破解政策处理难)。为破解对上的项目审批的难,我们打算抽调攻关人员,加强跑上的力度,同时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多争取上级的支持,特别要发挥在外苍南人神通广大、联系广泛的人脉优势。破解部门办事难,大力推广“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做到定下来的事雷厉风行、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破解政策处理难,强化镇村干部政策处理的职责,完善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把政策处理与干部的绩效、使用挂钩,调动干部在政策处理中的积极性。具体工作中做以下三点:一破除体制障碍。重点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工作,落实龙港镇“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各项举措,同步推进金乡镇、马站镇县级强镇扩权工作,使程序更少、速度更快,切实以高效率推进快发展。二加强要素保障。重点要加强土地、资金和人才三大要素保障。土地保障主要是抓好海涂围垦工程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增加土地储备资源。资金保障主要是创新融资方式,发挥苍南民间资金充裕的优势,积极利用银行融资,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即让”的原则,吸引民资和台资进入苍南的项目。同时今后几年,我们要保证每年2500亩以上土地出让,为今后发展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撑。三要整治建设环境。我们将以推进建设环境大整治行动为主要载体,严厉打击地霸、村霸、行霸敲诈勒索、寻衅滋事、强揽工程、强行搬运、强阻施工等行为,全面净化建设环境,推动项目落地,促进投资增长。

    附件一
    苍南县“十二五”十大建设工程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十二五”投资(亿元)
    2011年投资 (亿元)
    竣工时间(年)
    1
    海涂围垦   造地工程
    江南海涂(4.4万亩)和大渔湾(2.4万亩)围垦工程、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
    61.8
    3.2
    2015
    2
    交通道路   建设工程
    建设沈海高速公路苍南段(70亿元)和南金公路苍南段(17.8亿元),建成灵溪至海城公路(9亿元)等
    109.3
    7.5
    2015
    3
    县城新区   推进工程
    规划面积2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9.6平方公里,重点推进核心区“两江一湖”景观绿化带、“两馆一院一堂”、火车站前广场开发等公建项目及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50
    5.9
    2015
    4
    龙港新区   建设工程
    拉开龙港新区框架(15平方公里,包括临港新城北区),重点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56
    4.9
    2015
    5
    工业园区   配套工程
    苍南工业园区(6.7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基地(15平方公里,包括启动区、民营科技城)、龙港城西工业园(约5平方公里)及龙金大道传统产业提升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0
    2.5
    2015
    6
    商贸物流   提升工程
    建设汽车贸易城(102亩)、家电市场(120亩)、海鲜城和大卖场(55亩),扩建浙闽水产城(120亩)、农贸综合市场(40亩),建设龙港物流基地(500亩)、浙闽边贸物流中心商务楼、顺达物流仓储中心及码头工程(填海150亩)、百一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工程(50亩)等
    34.6
    8.8
    2014
    7
    能源基地   打造工程
    苍南发电厂、风电场,建成500KV输变电等16座及线路工程。争取实施苍南核电工程
    167.3
    13.1
    2015
    8
    水利港口   设施工程
    霞关一级渔港二期、巴曹中心渔港等7个渔港及巴曹商港、霞关对台贸易港口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县标准海塘加固、横阳支江堤防加固、夏桥水闸、朱家站水闸等防洪除险工程建设
    22.3
    2.4
    2015
    9
    旅游休闲   综合体工程
    开发渔寮(含雾城)旅游度假、炎亭海口度假村、“世界矾都”矿山公园建设,赤溪凤凰湾旅游、完善提升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20.3
    3.1
    2015
    10
    “海西”桥头堡打造工程
    打造台北小镇、台湾农民创业园、阿里山农庄等对接“海西”平台建设,重点实施区域内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18.6
    1.4
    2015
     
     合 计
     
    560.2
    52.8
     
    附件二
    苍南县“十二五”十大民生工程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十二五” 投资       (亿元)
    2011年投资   (亿元)
    1
    公共教育 优先工程
    迁建龙港高级中学(186.6亩)、县民族中学(86.4亩)、县机关幼儿园(25亩)以及新建灵溪和龙港新区学校6所。改造38所中小学危房校舍。
    7.97
    1.42
    2
    医疗卫生 惠民工程
    迁建县一医(150亩)、县三医(63亩),建设乡镇卫生院17所和村卫生室(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227家。
    6.30
    1.18
    3
    城乡交通 便民工程
    加快全县客货运输站场体系建设,新建苍南汽车北站(42亩)、龙港客运中心(68亩),2015年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60%,实现城乡“路、站、运”一体化发展。
    4.31
    2.15
    4
    文体设施 建设工程
    建设县体育中心(建筑面积2.75万㎡)、龙港体育馆(建筑面积3万㎡),新建县文博馆、浙南书城、龙港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1万㎡)。加快广电中心建设(建筑面积1.5万㎡),实现全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5.17
    1.70
    5
    社会保障 安民工程
    新增日供水能力3万吨,增加覆盖15万人口饮水安全。新建灵溪中心养老院和龙港养老康复中心(建筑面积各5万㎡)。全县100%社区、村达到 “充分就业社区(村)”标准,实现社保全覆盖。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4.20
    4.85
    6
    平安创建 基础工程
    迁建县法院和检察院,新建县信访大楼、公安局技术和指挥中心大楼,基层派出所用房建设项目3个、安装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设备300台。
    3
    0.56
    7
    生态文明 创建工程
    深化“清洁家园”活动、启动“美丽乡村”行动,实施“五沿”绿化工程,建设灵溪、龙港和巴曹三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新建县第二垃圾发电厂,龙港新美洲垃圾场生态改造工程,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2.35
    3.07
    8
    城乡住房 保障工程
    改造老城(建筑面积60万㎡),农村危旧房改造5万户,建设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廉房、“两限房”等(建筑面积145万㎡)。
    44.15
    10.6
    9
    低收入奔 小康工程
    实现基本消除13.9万低收入农户的总体目标,每年重点在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培育效益农业示范村10个、来料加工专业村5个。加大下山异地脱贫力度,每年实现搬迁下山移民0.4万人。
    10.25
    2.05
    10
    便民服务 建设工程
    新建县级和龙港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大楼、县人民大会堂,建设城镇公园广场4座(占地面积58公顷),空白乡镇邮政普遍服务设施6个。
    2.79
    0.84
     
    合计
     
    130.49
  •